James Dyson Award 設計大獎 2022 國際獎項結果公佈
- Written by Media Outreach
- SmartHEAL 是由波蘭華沙理工大學(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學生發明的敷料智能感應器,通過測量敷料 pH 值來辨識傷口癒合情況。
- Polyformer是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學生發明的機器,能將膠樽回收升級,為發展中地區提供可負擔的 3D 打印材料。
- Ivvy 由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ntwerp)的 Charlotte Blancke 發明,是現有靜脈輸液裝置的可穿戴替代品,旨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活動能力。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 年 11 月 16 日 - 自創立以來,James Dyson Award已頒發超過一百萬英鎊獎金予來自全球世界各地的年輕工程師及科學家,支持超過 300 項卓越的發明。今年,James Dyson選出一位國際冠軍及一位可持續發展獎得主,向每位頒發三萬英鎊獎金,同時選出一位國際亞軍得主,頒發五千英鎊獎金,以資助他們下一階段的研究。 在評論今年的比賽時,James Dyson 表示:「每年,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都印證了年輕人熱衷於改善地球環境、解決環境和醫療問題。有人會在自己關心的議題上高談闊論,但這些年輕的發明家往往在做更有實際成效的事情。他們正孜孜不倦地運用工程、科學和巧妙的設計解決問題。」得獎作品國際冠軍得主 SmartHEAL(由 Tomasz Raczyński, Dominik Baraniecki 及 Piotr Walter發明) 問題 當傷口被敷料覆蓋時,往往很難知道傷口的癒合情況。傷口癒合中最常見的錯誤是過於頻繁地更換敷料,導致感染和組織破壞的情況出現。[1] 目前評估傷口癒合情況的方法依賴顏色、氣味、溫度等主觀評測——以及費用高昂的實驗室生物化學測試。[2] 傷口癒合不良不僅會導致炎症,還可能引致不可逆轉的細胞壞死,以致嚴重疾病或死亡。 據香港糖尿聯會估計,現時全港約有七十多萬糖尿病患者,佔整體人口一成,患者數目預料在2030年激增至九十二萬。[3] 長遠來說,糖尿病普遍引致的腳部潰瘍可能成為香港大眾最需要面對的慢性傷口,慢性傷口亦因此可能成為一個長遠問題。[4]解決方案 SmartHEAL 是一款用於敷料的智能pH感應器,通過使用射頻識別 (RFID) 通信系統監測傷口pH 值,評估傷口及其感染和發炎狀態;因為過程中無需移除敷料,所以不會破壞傷口組織。[5]SmartHEAL 可以延伸使用,效果準確,同時經濟實惠。醫療專業人員可以根據數據作出分析,針對不同情況進行適當治療。這智能繃帶可提供和維持一個良好的傷口癒合環境[6]。 「我們都會緊張地撕開敷料或者石膏,看看敷料下的情況。 SmartHEAL 是一種智能敷料,它贏得了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的國際冠軍,因為它為醫生和患者提供 pH 值 – 一個判斷傷口癒合情況的關鍵數據。這可以改善治療和預防感染,挽救生命。我希望這個獎項能給團隊帶來動力,沿著這條艱難的商業化道路前進。」 —— Dyson 創辦人及首席工程師 James Dyson未來動向 團隊將會完成測試並開始臨床試驗。目標是在三年內完成認證過程,於 2025 年開始將 SmartHEAL 敷料推出市場。 SmartHEAL 團隊在贏得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時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成為今年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的國際冠軍得主! 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成就更出色、更有利於改變世界的東西。我們將會繼續努力改進 SmartHEAL 原型,務求獲得專利,並通過臨床試驗將其商品化及量產。 我們很榮幸得到 James Dyson 的親身鼓勵,他的那句「恭喜!你們是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的國際得獎者」仍然言猶在耳,我們感到難以置信的喜悅和幸福!」 現況及數據- 據估計,全球發達國家中有1%至2%的人口將面對慢性傷口的困擾。[7]
-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有慢性傷口問題的人數會日漸增加,因慢性傷口問題與老年人有莫大關係。
- 根據港島西聯網傷口護理專科數字,於2015年期間服務人次達至3200人次,需求每年持續上升。[8]
- 2019年,香港每日平均棄置超過一百公噸的飲品塑膠容器,九成以上用聚脂纖維塑膠(簡稱PET)製造。[13]
- 2019年本港堆填區接收超過15.5億個飲品膠樽,足以塞滿2,690部雙層巴士,攤分來算的話,平均每位香港人一年棄掉兩百多個。[14]
- 全球3D打印產業於2021年的市場規模為138.4億美元,並預期在2022年至2030年期間以20.8%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的速度擴充。
- 於2021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為220萬台,並將於2030年增加至2150萬台。[15]
- 一卷標準的一公斤3D 打印材料在當地市場的零售價約為366 港元。[16] 在香港只需 196港元即可購買同款材料。[17]價格差異更因盧旺達較低的消費能力而加劇。高昂的材料成本為盧旺達人使用 3D 打印服務的一大障礙。
- 影響發展中地區消費者回收習慣的首要原因為回收設施地點是否便利,便利性越高誘因越大。[18]
- 四分一消費者表示如回收設施便利會較願意進行回收。[19]
- 現時靜脈輸液泵架的設計複雜,並且價格高昂,與醫護人員之間亦沒有無線通訊的設備,更耗用大量電力。[22]
- 最為普遍的靜脈輸液泵架為可移動及獨立式。這種設計的主要缺點是容易翻倒,由於泵架較高而底座相對較小導致不穩定的情況。[23]
關於得獎團隊SMARTHEAL
今年的國際冠軍得主是三名波蘭華沙理工大學博士生,Tomasz Raczyński、Dominik Baraniecki 和 Piotr Walter。 Tomasz 是團隊領袖和技術專家,Piotr 是電化學專家,Dominik則是電子專家。五年前,團隊因為對印刷電子產品的共同興趣而走在一起。他們在與醫療人員多次交談之後,發現治療慢性傷口的問題,並決定進一步研究,SmartHEAL 因而面世。
關於得獎團隊POLYFORMER
今年的可持續發展獎由來自加拿大的Swaleh Owais及來自加州的Reiten Cheng奪得。Swaleh剛從加拿大 McMaster 大學的工程系畢業,而Reiten則剛從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畢業,並具備機械工程的相關背景。他們的相遇在候機的隊伍上發生,當時Swaleh正瀏覽由程序設計員組成的線上社群 (Discord)。Swaleh於畢業後曾於盧旺達的3D打印中心工作,他因留意到當地人因進口材料價格高昂而無法進行3D打印所啟發,因而發明Polyformer。盧旺達同時缺乏回收膠樽的基礎設施,因此,Swaleh和Reiten在這絕佳的機會中共同設計、編程及建構此項發明。
關於得獎團隊IVVY
Charlotte Blancke 剛於安特衛普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ntwerp )畢業。她在尋找論文題目的期間,聽到媽媽的同事抱怨自己孩子正在使用不舒服的治療設備。媽媽的同事提到她把靜脈輸液泵架換成能在普通商店裡找到的衣架。Charlotte 希望Ivvy 可以成為一項幫助患者和護士在家居環境中接受治療的解決方案。
歷屆得獎者
- 2021 國際冠軍 – HOPES
HOPES (Home eye Pressure E-skin Sensor) 是一項可穿戴式的生物醫學設備,用於無痛、低成本、家用式眼壓測試。 - 2021 可持續發展獎得主 – Plastic Scanner
Plastic Scanner是一部手持裝置,只要對著塑膠物料,就可以進一步分析物料的材質。裝置使用的近紅外光譜術可識別多於75%的塑膠成分。 - 2020 國際冠軍 – The Blue Box
The Blue Box 由 23 歲的 Judit Giró Benet 發明,是使用尿液樣本和人工智能演能法,在家進行乳癌檢測的新方式。 - 2020 可持續發展獎得主 – AuREUS
AuREUS 由 27 歲的 Carvey Ehren Maigue 發明,是一款以農業廢棄物製成的新創物料,將紫外光轉化成可再生能源。 - 2019 國際冠軍 – Marina Tex
MarinaTex 是一種由魚廢料和紅藻製成、並能自然分解的生物塑料,被定位為即棄塑膠製品的替代品。 - 2018 國際冠軍 – O-Wind Turbine
O-Wind Turbine 是一款全方位的風力渦輪機。與傳統渦輪機不同,它可以捕捉來自不同方向的風向,非常適用於風向變化多端的城市。 - 2017 國際冠軍 – The sKan
The sKan 是一項低成本且非入侵性的黑色素瘤檢測裝置,由加拿大 McMaster 大學醫學和生物工程的學生團隊發明。他們目前正在利用獎金改善設計,以確保設計能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標準。
關於 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比賽
比賽簡介 設計能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困難,或是全球性的議題。最重要的是,這個解決方案必須能夠有效 解決問題,並展現出深度的設計思維。 比賽過程 所有參賽作品首先由各地區的外部評判小組評審,每個地區都會選出一名冠軍和兩名亞軍得獎者,由 Dyson 工程師擔任的評審小組在各地區得獎者之中選出全球 20 強,再由James Dyson 親自選出國際獎項得主。 2022年獎項
- 國際冠軍得主將獲得 30,000 英鎊。
- 可持續發展獎得主將獲得 30,000 英鎊。
- 國際亞軍得主將獲得 5,000英鎊
- 每位地區賽冠軍得主將獲 5,000 英鎊。
Source https://www.media-outreach.com/news/hong-kong/2022/11/16/177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