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ch Engine
The Times Real Estate

.

  • Written by Media Outreach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10月30日 - 「無牆復康路─深耕廿五載」研討會剛於2025年10月17日假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演講廳舉行,就本港、中國及全球社區復康的經驗及發展方向作重點討論,進行多角度檢視探討,為與會者帶來極具前瞻性的社區復康發展策略及實用的解決方案,吸引逾百位人士出席,雲集了醫護界、院校界、社福界等多個專業團體,反應熱烈。是次研討會同時慶祝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成立25周年,見證社區夥伴齊心推動復康服務發展。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李國謙先生表示,基金會作為先行者,致力實踐「無牆醫院」的服務理念。回顧1999年,當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遷入大埔後不久,醫護團隊注意到許多大埔居民仍然居住在偏遠的地區,或在沒有電梯的唐樓或村屋中,這使得行動不便的病人更難返回醫院接受必要的復康治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基金會決定將復康治療服務帶到病人家中。於2000年,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正式成立,由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護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上門復康治療,讓他們能夠在社區中繼續受惠於優質的復康服務,並能順利銜接社區資源,實現更順暢和安心的復康療程。在過去的25年中,已經提供了超過數十萬次的上門服務,幫助無數病人重拾生活的希望。 樂齡科技與社區資源整合持續發展復康網絡 當日研討會匯聚本地與國際專家,涵蓋多個專題演講,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委員貝維斯博士(Dr. Sheila Purves)分享了中國及全球社區復康的經驗與最新發展、養和醫院顧問職業治療師李曾慧平教授就社區復康中的職業治療服務進行探討,而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物理治療部高級講師劉永強先生剖析病人與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觀點異同。各位專家學者共同探索社區復康的發展與未來方向。 研討會亦設有專題演講,除了分享了外展復康服務的成效研究,亦提出對社區服務的深刻洞見,討論如何實現從醫院到社區的無縫銜接。當中講題涵蓋心臟衰竭後的療護、病人賦能、社區藥房與醫院協作等,展示了如何通過科技與社區資源整合,推動基層醫療的全方位支持。 除了專題講座,公開討論環節亦邀請了五間來自社會服務機構、非牟利團體及病人組織的代表作分享,共同討論「社區復康與護理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會者共同思考如何打破傳統醫療框架,建設更具包容性與持續性的復康網絡,更是未來復康發展的新篇章。 回顧25載復康路展望突破創新 在過去的25年中,復康服務的發展見證了科技與理念的飛躍,讓無數本港患者重燃希望。回望千禧年代,資源與技術有限,患者的復康之路往往漫長而艱辛。例如中風患者當年主要依靠傳統物理治療,進步緩慢,重返生活的過程漫長。然而,憑藉患者與治療師的堅持,最終患者逐步恢復行走能力,那份堅持至今仍令人動容。 隨着科技進步,如今的復康治療更加精準與人性化。樂齡科技和遠程醫療等創新技術,為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從傳統到現代,復康的轉變不僅是技術的提升,更是對患者尊嚴與生活質量的深入關懷。每一個成功故事背後,都凝聚着醫療團隊的創新與患者的勇氣。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研討會的資訊,請瀏覽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網頁https://www.nethersole.org.hk/zh/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norm/。 Hashtag: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 #無牆復康路─深耕廿五載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關於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自1887年成立以來,素以「矜憫為懷」的基督精神以及「全人關顧」的服務理念,提供優質及多元化服務,包括醫院及護養院院牧、長者護養,家居及外展復康、以及推廣全人健康及關懷文化的持續進修學院等。

關於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

那打素外展復康事工於2000年4月正式開展,為居住偏遠及適合在家中接受治療的病患人士提供到戶式復康服務,幫助他們展現潛能,跨越限制,體會生命意義,活出豐盛人生。

Source https://www.media-outreach.com/news/hong-kong-sar/2025/10/30/423089/